外匯匯率的標價方法
目前,國內各銀行均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來確定匯率,通常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兩種標價方式。
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稱價格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幣能夠折合多少本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外幣所能換到的本國貨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外幣能換到的本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反比例關係:本幣升值,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匯率上升。大多數國家都採取直接標價法,市場上大多數的匯率也是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如:美元兌日元、美元兌港幣、美元兌人民幣等。
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稱數量標價法,是以外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幣能夠折合多少外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本幣所能換到的外國貨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本幣能換到的外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
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正比例關係:本幣升值,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匯率下降。前英聯邦國家多使用間接標價法,如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市場上採取間接標價法的匯率主要有英鎊兌美元、澳元兌美元等。
標價實例:
-
直接標價法:美元/日元=134.56/61、美元/港幣=7.7940/50、美元/瑞朗=1.6840/45。
-
間接標價法:歐元/美元=0.8750/55、英鎊/美元=1.4143/50、澳元/美元=0.5102/09。
上述的標價方法有兩層含義:
-
A貨幣/B貨幣:表示1單位的A貨幣兌換多少B貨幣;
-
A數值/B數值:分別表示報價方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由於買入價和賣出價相差不大,因此賣出價僅標出了後兩位,前兩位數與買入價相同。
外匯匯率中的「點」(基本點)的含義
按市場慣例,外匯匯率的標價通常由五位有效數字組成,從右邊向左邊數過去:
-
第一位稱為「X個點」,它是構成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
-
第二位稱為「X十個點」,依此類推。
例如:
-
1歐元=1.1011美元;1美元=120.55日元。
-
歐元對美元從1.1010變為1.1015,稱歐元對美元上升了5點。
-
美元對日元從120.50變為120.00,稱美元對日元下跌了5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