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看好穩定幣前景
上述一級市場投資人表示,穩定幣與比特幣同屬加密貨幣,但其創新之處在於通過與某一穩定資產價值掛鉤(比如美元、黃金或其他法幣),以解決傳統加密貨幣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尤其是被稱為「穩定幣第一股」的Circle的上市讓上一輪參與投資的機構有了好的投資回報,現在熱度不斷攀升。
廣發證券非銀首席陳福在近日公開表示,穩定幣的產業鏈涵蓋發行、託管、支付、交易四大環節,其中發行、支付和交易環節價值含量較高,成為核心投資方向。未來,具備產業場景的企業優勢顯著,既有大量跨境支付需求,又能通過穩定幣提升供應鏈資金效率。
他也強調,支付與交易環節具備高成長性。支付環節通過手續費盈利,需持有全球支付牌照,國內已有5家機構獲得海外支付資格。支付與交易環節直接對接市場需求,在穩定幣流通中起核心作用,相關機構將率先受益於行業規模擴張。
民生證券認為,《穩定幣條例》於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後,螞蟻集團、京東等大廠依託深厚的區塊鏈技術沉澱和豐富的內循環應用場景,有望第一批獲得香港金管局批准的穩定幣牌照,構築實質的穩定幣及RWA的相關產業鏈。
波士頓諮詢預測,到2030年,RWA市場規模將攀升至16萬億美元,而穩定幣在該領域的滲透率預計將達30%—50%。諸如螞蟻數科的光伏資產通證化項目、美國RealT的房地產代幣化案例,已展示出穩定幣在連接虛擬與現實經濟中的價值潛力。
華龍證券認為,以港元穩定幣為支點,我國參與全球鏈上金融競爭的通道將更為暢通,持續看好穩定幣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積極意義。
從風險角度看,陳福提醒需要關注「監管政策變化」與「技術安全風險」。穩定幣作為新興領域,監管細則可能動態調整;而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漏洞可能引發短期波動。「投資需聚焦『合規為先、技術過硬、需求明確』的企業,避開純概念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