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讓香港在穩定幣競爭中搶佔先機
貨幣國際化本身是一個受經濟、政治以及軍事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的過程,其發展速度長期滯後於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是一個「慢變量」。
現階段,儘管美元的國際影響力呈現削弱態勢,但不可否認,其仍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美國政府出於對維護自身利益的考量,一直試圖鞏固美元地位,不斷利用「美元霸權」對他國發動制裁,使得全球貨幣競爭日益激烈。美國《天才法案》也試圖將穩定幣納入國家戰略軌道,以鞏固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統治地位。
在此背景下,中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就具備發達的金融市場和活躍的金融機構,率先通過《穩定幣條例》,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傳統金融機構參與穩定幣市場的顧慮,並能夠吸引更多穩定幣創新機構、交易所等,提升自身在穩定幣市場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在穩定幣市場競爭中佔據先發優勢。
港元穩定幣發展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近年來,香港積極與內地開展央行數字貨幣項目合作,通過聯合推進跨境支付試點,為數字人民幣規模化應用創造先決條件。
2020年底,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開展了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項目,並進行了兩輪技術測試和驗證,實現了數字人民幣系統與「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互通、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在香港使用等功能。
港元穩定幣的發展,在豐富香港跨境支付生態的同時,也為數字人民幣在跨境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過兌換成港元穩定幣,數字人民幣能夠融入穩定幣生態,從而增加人民幣在跨境清結算中的應用份額。
此外,基於港元穩定幣和數字人民幣,我國能夠進一步探索跨境清結算系統的創新,利用央行數字貨幣和穩定幣降低現有跨境支付成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和透明度,減少對SWIFT等系統的依賴,提升跨境支付的穩健性。
整體而言,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可以依託「金融場景拓展」和「科技創新驅動」雙引擎,有望進一步提升各國人民幣清結算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在交易場景方面,我國可以通過深化區域合作,擴大結算合作,發揮區域協同效應,提升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的交易份額。
在支付便利性方面,可以通過系統互聯、標準互認,減少雙邊跨境支付障礙,提升支付效率,進一步提高人民幣支付的吸引力。
在支付數字化方面,儘管貨幣數字化並不等於國際化,但數字化無疑是國際化的重要支撐。通過加快CIPS等跨境支付系統建設、數字人民幣和港元穩定幣的推廣,我國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時,還可以逐步減少對美元清結算系統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