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市場還能繼續支撐消費嗎?
美國銀行在7月中旬的一份報告中稱,持續強勁的就業市場是美國支出維持強勁的核心支柱。但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已經顯示出放緩跡象。
美國勞工統計局7月就業報告顯示,7月全美僅新增7.3萬個崗位,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4萬。報告還對5月和6月的數據進行了大幅向下修正,累計下調25.8萬個崗位。其中,6月的數據從強勁的14.7萬個崗位修正至極為疲弱的1.4萬。
ISM服務業PMI指數中的就業指數也反映了這一趨勢。該指數連續第二個月處於收縮區間,降至46.4,這也是過去五個月中第四次收縮。米勒對此解讀稱,當前就業指數的收縮主要反映的是企業招聘活動放緩及職位空缺補充停滯,而非大規模裁員所致。他還表示,美國勞工統計局對5月和6月就業數據的下調與ISM的就業調查相符,預計未來數月就業數據持續疲軟。
全球經濟諮詢公司BCA Research首席美國投資策略師皮塔(Doug Peta)在本月初的研討會上表示,雖然去年8月就業市場同樣表現疲軟,但「當前形勢與去年存在顯著差異」。他稱,2025年上半年以來,從消費品企業到航空運輸,從餐飲連鎖到物流配送,多個行業普遍報告需求疲軟,「美國航空和西南航空等依賴國內經濟艙的航司業績承壓,Chipotle和星巴克等同店銷售額下滑,麥當勞報告早餐消費減少,包裹配送企業表現同樣不及預期」。
「這種廣泛的需求疲軟從2月底持續至今,已持續近六個月,而去年8月我們沒有看到類似情況。因此,當前的消費數據為經濟衰退提供了去年的就業數據所缺乏的確認信號。」皮塔表示。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斯威特(Ryan Sweet)也表示,關稅政策是否產生了更廣泛的價格傳導效應,推動非直接受關稅影響的商品與服務價格普漲,是當前美聯儲面臨的關鍵問題。但他認為,目前的證據尚不明確,ISM調查結果「不太可能改變美聯儲的既定政策路徑,關於9月是否降息仍存在較大分歧,最終決策將高度依賴消費者物價和勞動力市場的最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