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行業「反內卷」:圍繞「控產能、降體重、限二育」精準發力
2024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並聚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與落後產能治理。生豬行業作為典型代表,因非洲豬瘟後產能快速擴張、需求端轉向多元化,疊加供應端品種改良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供需階段性錯配矛盾突出,企業陷入低價競爭、利潤壓縮的「內卷」困境。對此,2025年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密集出台調控政策,圍繞「控產能、降體重、限二育」精準發力,推動行業從無序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其實踐路徑與成效對破解更廣泛領域的「內卷」困局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6月10日,農業農村部提出生豬產能調控框架:全國能繁母豬調減100萬頭,至3950萬頭,略高於基礎產能;優化生豬生產,加大弱仔淘汰力度,引導降低出欄體重,國儲收儲體重要求降至115公斤;加強監測,地方要將二育等情況納入監測,每月向農業農村部上報能繁、存欄、均重、二育等情況。
7月17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黃保續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重點抓好兩方面工作,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一是調產能。加密發布市場預警信息,引導有序出欄,加快淘汰低產母豬和弱仔豬,適應性調整產能,促進供需均衡。二是穩政策。落實地方生豬穩產穩價責任,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措施,抓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底線。
7月23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召開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會議邀請牧原、新希望、正大、德康、雙匯、金鑼等頭部企業參會。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指出,要嚴格落實產能調控舉措,合理淘汰能繁母豬,適當調減能繁母豬存欄,減少二次育肥,控制肥豬出欄體重,嚴控新增產能。要加快建立現代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加強豬種遺傳資源開發利用,推進生豬種業自主創新,支持生豬種業企業做優做強。要毫不鬆懈抓好生豬疫病防控,加快補齊中小養殖場戶防疫短板,嚴格生豬檢疫監管,守牢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底線。要深入開展養殖業節糧行動,大力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持續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要推進生豬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加快畜牧業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落地應用,集成推廣先進適用養殖技術,推動生豬產業數智化改造。要全面推進生豬安全規範屠宰,嚴厲查處屠宰檢疫環節違法行為,積極推進糞肥資源化利用。要鼓勵大企業通過訂單養殖、託管代養等方式,與中小場戶建立緊密聯繫的合作機制,帶動合作農戶共享產業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