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加密產業現狀如何?

  • 2025-08-26

 

日本長期以來一直被公認為加密貨幣應用和監管領域的先驅。以下是日本加密貨幣監管的重大時間節點:

2016年5月:為應對Mt.Gox事件,日本金融廳根據《支付服務法》(PSA)建立了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的監管制度。

2017年4月:2016年修訂的《加密貨幣法》生效,根據日本法律對加密貨幣進行定義。交易所必須在日本金融廳註冊,遵守反洗錢/了解你的客戶(AML/KYC)標準,並實施嚴格的網絡安全措施。

2017年9月:日本金融廳批准11家交易所,正式標誌著日本開啟受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時代。

2018年1月: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受黑客攻擊,導致當時約5.3億美元的NEM代幣損失,引發更嚴格的監管。

2018年4月:隨著監管收緊,加密貨幣交易所聯合成立了日本虛擬貨幣交易協會(JVCEA)。

2018年10月:日本金融服務局授予JVCEA自律地位。

2020年5月:修訂後的《公共服務法》(PSA)和《金融工具交易法》(FIEA)生效,進一步明確了加密貨幣監管。根據FIEA,加密貨幣託管服務被引入,從而將託管業務與交易所分離,並增加了投資者保護。

2022年6月:日本議會出台新法規,允許持牌金融機構發行法定支持的穩定幣,要求發行人以國內持有的日元儲備完全支持穩定幣。

2023年4月:日本自民黨發布白皮書,概述了Web3和區塊鏈採用的戰略,建議調整稅收政策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審批框架。

2025年6月24日:日本金融服務局(FSA)提議將加密資產重新歸類為傳統金融產品,並對其實施新的稅收制度。新制度預計將於2026年起生效。

2025年8月18日:日本穩定幣發行商JPYC獲得日本「資金轉賬服務提供商」牌照,並稱這是日本首次向數字貨幣發行商頒發此類牌照。

如上所述,日本加密產業在今年的兩大主題分別是加密貨幣稅和日元穩定幣。

8月25日,日本參議院議員片山皐月指出,日本正推動加密貨幣分類調整,計劃將其從「雜項收入」歸入《金融工具和交易法》監管範疇,以將最高55%的稅率降至20%(與美國接軌),目前需與多黨協商,力爭年底敲定方案。若加密貨幣稅率調整落地,穩定幣在日常交易中的應用可能進一步普及。

歷史上,日本對加密貨幣投資者的稅收制度一直是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在日本現行的稅制下,所有加密貨幣交易的利潤都被歸類為「雜項收入」。這意味著,與股票或房地產的利潤不同,加密貨幣交易、消費或賺取的收益需要繳納累進所得稅。這些稅率通常從低收入者的5%到高收入者的45%不等。如果算上10%的地方居民稅,實際稅率最高可達55%,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加密貨幣稅之一。但隨著稅收新規的通過,日本金融監管機構有望打造全球最有利於投資者的稅收結構之一。

《日經新聞》此前有報導指出,JPYC預計將於10月前推出受監管的日元穩定幣。據Swift統計數據,日元是跨境支付領域第四大廣泛使用的貨幣,受監管的日元穩定幣未來可能在國際支付中發揮重要作用。

JPYC首席執行官岡部紀孝曾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該穩定幣將與日元完全可兌換,由國內儲蓄和日本政府債券(JGB)作為支撐。公司計劃三年內發行1萬億日元(68.1億美元)規模的JPYC穩定幣。若JPYC被廣泛使用,可能會提振日本政府債券需求,「未來JPYC很可能會開始大量購入日本國債」。

總結

SBI在加密領域的全方位佈局並非偶然,而是傳統金融巨頭在面對日益成熟的新興產業時的必然選擇。在傳統金融基礎設施不斷被重構、加密監管框架不斷完善的當前,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擁抱加密產業才是順應時代潮流之舉。而日本也正迎來加密破局之年,加密稅制改革將為全球加密稅收框架奠定監管基礎、日元穩定幣的推出也將推動日本加密資產在跨境支付等現實金融層面的實際應用。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