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資產迎來佈局窗口
在聯準會降息預期強烈、全球流動性重構的背景下,大類資產配置邏輯正發生深刻變化。李翀表示,不同降息情景對應著截然不同的資產表現,投資者首先需要區分降息類型,是軟著陸情形下的預防式降息,還是衰退背景下的應對式降息。
李翀認為,如果是軟著陸情形下的預防式降息,美股通常表現較好;在降息預期發酵階段,黃金表現會較好;而軟著陸情景下美債的上漲空間相對有限,全球風險資產在流動性利好下整體表現不錯。但如果是衰退情形下的被動式降息,權益風險資產表現往往較差,美債和黃金等避險資產則相對受益。
就當前市場環境而言,李翀認為,此次降息更可能是偏向軟著陸情形下的預防式降息,這意味著風險資產有望迎來較好的配置窗口。對於A股和港股市場能否迎來機遇還需關注聯準會降息伴隨的政策指引,若維持「鴿派」的持續降息指引,則市場前景相對樂觀;若出現超預期的「鷹派」信號,如暗示僅降息一次後暫停,則需警惕風險。
站在投資者角度,李翀建議採取動態配置策略。在軟著陸預期下,全球風險資產是重點關注方向,尤其是受益於流動性改善和基本面好轉的新興市場,例如港股和A股中對利率敏感的板塊,在融資成本下降和技術創新雙重驅動下,有望獲得更好表現。
隨著聯準會降息預期強烈,全球資本流動格局和資產定價邏輯正在重塑。在這一過程中,A股和港股市場憑藉基本面改善、估值水平較低和政策支持積極,有望成為全球資本的重要配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