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狂飆的4天:多空決戰宜春 投資者深夜蹲守礦山
「充分認識『內卷式』競爭的危害,響應中央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部署。」8月7日,江西宜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段德炳在該協會鋰業分會一次會議上的發言,拉開了這場鋰礦風暴的序幕。
寧德時代鋰礦停產的消息在週末持續發酵。8月9日,《期貨日報》從市場各方交叉求證獲悉,寧德時代枧下窩礦區採礦端確認停產。另外,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寧德時代鋰礦將暫停至少3個月。
週一開盤前,市場消息靴子落地,寧德時代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確認其宜春項目採礦許可證8月9日到期後已暫停開採作業。市場情緒徹底被點燃,碳酸鋰主力期貨合約開盤一字漲停,多個鋰礦股漲停,包括「鋰電雙雄」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
截至8月12日收盤,碳酸鋰主力期貨合約報價82520元/噸,上漲2%。從8月7日起至8月12日的4個交易日,碳酸鋰主力期貨合約價格累計上漲18.5%。
多空博弈下,投資者半夜蹲守鋰礦
此輪鋰礦資本風波的起點,源自7月7日江西宜春市自然資源局的一份通知,通知要求8家涉鋰礦山企業於9月30日前完成礦種變更儲量核實報告編制。起因是這些礦權存在越權審批問題,將含鋰礦以「陶瓷土礦」名義辦理手續,需通過科學論證重新確定主礦種。
中糧期貨研究院報告顯示,8座礦山採礦權生產規模為7390萬噸(原礦)/年,在產7座,實際在產規模為4390萬噸/年,佔國內月度產量的20%左右。
這也被市場看成是「反內卷」背景下碳酸鋰供給收縮的一次重大信號。「宜春的礦一直手續都不太健全。」一位鋰電行業從業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受此消息影響,碳酸鋰主力期貨合約結算價從7月7日的6.34萬元/噸,一路攀升至7月25日的7.95萬元/噸。但隨後多空雙方分歧加大,碳酸鋰主力期貨合約結算價一度跌至6.78萬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