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0的「逆襲」

  • 2025-08-14

 

01 悄悄漲成「隱形冠軍」

去年「924」行情以來,A股市場在政策東風與經濟轉型的雙重推動下,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

在這輪浪潮中,一個此前並不算最耀眼的寬基指數——中證A500,卻悄然成為「隱形冠軍」:自行情啟動以來累計上漲31.16%,不僅跑贏滬深300(+28.32%)和上證50(+24.38%),更在年初至今的震盪市中以6.03%的漲幅繼續領跑,新增資金持續流入中證A500相關ETF。

以A500ETF易方達(159361)為例,7月份連續4周出現資金淨申購,新增份額超20億。

中證A500憑藉「行業均衡 + 細分龍頭」的獨特編制邏輯,精準捕捉了今年快速輪動的行業風口——從新生產力代表的科技成長,到經濟轉型支撐的工業製造,它像一張精心編織的「行業捕網」,抓住了新興產業的上行紅利。

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只指數的「選股標準」正在顛覆傳統:市值大但行業排名靠後的「虛胖巨頭」被剔除,而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反而成為核心權重。

它為何能成為資金新寵?又如何成為普通投資者一鍵布局中國經濟轉型的便捷工具?答案就藏在這套「全球經驗 + 本土創新」的編制規則裡。

02 寬基指數的「進化論」

中證A500在編制理念上進行了創新,它沒有否定市值的重要性,而是在「市值 + 流動性」這一成熟篩選標準的基礎上,引入了行業均衡這一關鍵維度。

放眼全球,標普500能成為美國經濟晴雨表,其核心秘訣正是行業均衡,近40年來美國經濟結構的每一次重大轉型,都能在標普500的行業分布調整中找到對應,中證A500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創新:

(1)嚴守基本面底線,只從自由流通市值前1500名、日均成交前90%的公司中選股,確保成份股具備足夠的市場認可度;

(2)通過一級行業自由流通市值動態調整權重,讓每個行業的占比與中證全指保持一致,避免金融股一家獨大;

(3)從細分行業的「小巨人」中優選龍頭,主板證券要求在三分行業內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不低於2%,真正選出行業內的實力派。

這種編制方法讓市值大但行業地位一般的「虛胖企業」可能落選,卻給了市值相對較小但在細分領域領先的「實力選手」登台機會。

經過這一系列創新升級,中證A500展現出以下這些鮮明的特質:

(1)具有更全面的市場代表性,成份股覆蓋大中小盤,樣本結構更加均衡;

(2)具有更寬廣的行業覆蓋,囊括A股93個三級行業中的91個,不錯過成長機會;

(3)具有更突出的龍頭效應,聚焦各細分行業真正龍頭;

(4)具有更鮮活的經濟圖景,民營經濟占比高;

(5)具有更健康的質量篩選,ESG標準與互聯互通要求並行,既提升盈利質量又便於外資配置。

不再簡單堆砌大市值公司,而是精心構建一個行業分布合理、龍頭特徵鮮明的優質企業組合,中證A500恰似一面能夠真實反映中國經濟轉型進程的「鏡子」。

在這面「鏡子」裡,新生產力的代表企業獲得了應有的重視,傳統行業的優質公司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中證A500,不僅是選擇了一個指數,更是選擇了一種更科學、更均衡、更貼近中國經濟實際的配置方式,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它能在震盪市中展現出更強韌性的根本原因。

03 從「踏空焦慮」到「從容布局」

A股在3600點附近震盪,市場呈現出鮮明的分化態勢——「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科場」。

對投資者而言,踏空的焦灼與持有滯漲股的懊惱如影隨形,而想要規避行業板塊快速輪動帶來的不確定性,一隻靠譜的寬基指數至關重要。

中證A500或許正是這樣的選擇,它將各個細分行業的龍頭股盡數納入其中,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健的布局方向。

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寬基指數的盈利曙光已現。

從已披露的財報數據不難發現,一批細分行業已在業績端展現出高景氣度,部分甚至出現了基本面拐點。可以預見,隨著國內經濟迎來向上拐點,A股有望將迎來更具基本面支撐的指數走強行情。

宏觀信用環境的日趨企穩,也為中證A500的估值提升注入了動力。

中證A500指數的估值波動方向與國內中長期信用擴張趨勢基本一致,而作為中長期信用的領先指標,長端利率的邊際變化顯示,本輪信用周期自2025年初已轉為上行,有望為中證A500的估值修復提供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