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的「閃崩」成為加密市場近兩年來最劇烈的一次流動性出清。BTC價格一度逼近10萬美元,24小時全球爆倉總額約191億美元,全市場槓桿倉位被系統性清算。儘管短期波動劇烈,但從鏈上資金流與機構持倉信號來看,市場底部或已顯現,風險釋放正為下一輪行情積蓄動能。
10月11日至10月13日加密市場波動背後,是高槓桿積聚與宏觀預期波動的疊加效應。過去兩個月,資金費率長期為正、期貨未平倉量屢創新高,市場過度擁擠。導火索來自宏觀層面衝擊,美國突然宣布擬對華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的消息,引發全球風險資產恐慌拋售,連鎖平倉被觸發。據CoinGlass數據統計,單日全網清算額高達約191億美元,超過160萬交易帳戶被強制平倉,為今年最大單日爆倉潮。好消息是,去槓桿過程雖然痛苦,卻也迅速完成了系統性風險出清。截至10月13日,比特幣價格在經歷劇烈震盪後暫報約$113,800(數據來源CoinGecko),較兩天前的低點有明顯回升。鏈上與衍生品市場的信號都表明,市場已從被動恐慌轉向主動修復階段,結構更加健康、長期資金比例上升。
鏈上資金:市場拋壓顯著減輕,閃現築底信號
閃崩之後,市場並沒有持續陷入恐慌。BTC很快企穩反彈,部分機構帳戶趁機加倉BTC與ETH。鏈上資金顯示,暴跌期間主流穩定幣USDT、USDC在二級市場上出現溢價。本週穩定幣總市值並未大幅減少,反而有小幅上升跡象,說明部分資金在風險事件中從加密資產切換至穩定幣後選擇留在場內觀望。與此同時,加密社群的討論熱度回升,「抄底」話題量飆升近兩倍,顯示市場參與者情緒正在逐步修復。在加密市場,這種從恐慌到猶豫的轉換,往往意味著底部區域正在形成。
鏈上數據清晰顯示,市場正從恐慌向修復過渡,三大信號尤為關鍵:其一,賣壓顯著減輕。交易所持有的BTC占流通總量的比例已降至約14%,創多年新低,越來越多的比特幣被轉入冷錢包,短線可被拋售的籌碼減少;其二,資金並未撤離。儘管暴跌期間USDT、USDC出現短暫溢價,反映出避險情緒上升,但穩定幣總市值不僅未降,反而小幅上升,說明資金仍在場內觀望;其三,長線持有者依舊穩健。持有BTC超過一年的「老籌碼」比例仍接近歷史高位,他們在劇烈波動中並未恐慌出逃,而短線投機者的離場反而讓市場籌碼結構更健康。整體來看,短期恐慌性拋售已過去,資金仍在等待機會,長線資金穩住陣腳,這是市場築底的重要信號。
期權市場:企穩信號,但避險情緒未散
期權市場在本輪暴跌後迅速調整,呈現出幾個明顯變化:市場恐慌情緒已明顯緩解。衡量價格波動預期的「隱含波動率(IV)」在短期週期內顯著回落,顯示交易員認為劇烈波動階段基本結束。然而,避險需求依然存在。防範下跌的看跌期權價格仍顯著高於看漲期權,且更多資金流入年底到期合約,表明投資者仍在防範市場再次探底。值得欣慰的是,衍生品引發的「被動砸盤」風險已基本解除。根據市場預測可得,只要比特幣維持在11-12萬美元區間震盪,此前「越跌越賣」的惡性循環將大概率不會重演。總體來看,期權市場預計短期內難現極端行情,但投資者的謹慎心態仍未消散。
資金流向:價值資產彰顯韌性
本次市場回調中,各板塊表現明顯分化,清晰印證了「資金從炒作向價值回歸」的趨勢。主流幣展現出較強的抗跌性。BTC和ETH最大跌幅分別為15%和20%,雖未能倖免,但波動遠小於多數小市值代幣。比特幣主導率上升更表明,資金正從山寨幣流向核心資產。具備真實價值的板塊表現穩健。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因錨定實體資產,跌幅相對有限;平台幣在交易量支撐下快速反彈,顯示出基本面的支撐作用。相比之下,純炒作資產跌幅巨大,部分幾近歸零,反彈乏力。這表明市場情緒正趨於理性,投資者更關注項目的實際價值與應用前景。整體來看,本輪調整是市場的自然去泡沫過程。優質資產將持續獲得青睞,而缺乏實質支撐的標的需保持謹慎。
策略啟示:結構化思維或成為更關鍵維度
當市場經歷劇烈波動後,結構化產品的優勢更加凸顯。對於希望參與但不想承擔過高波動風險的投資者而言,雙幣理財、雪球結構或區間收益產品可以在震盪區間中鎖定穩健回報。當前的行情更像「低波動修復期」,此時重倉博反彈不如穩健佈局。投資者可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通過分階段入場與產品組合,建構「低波動 + 收益增強」的配置框架。攻守兼備、靈活配置,才是週期轉換期的最佳策略。
這場閃崩讓市場重新洗牌,也讓泡沫快速蒸發。隨著機構回流、鏈上結構企穩,加密市場正在進入新的均衡階段。Matrixport將持續關注宏觀環境與市場結構的變化,助力投資者在數位資產新週期中穩健前行。
以上內容均來自 Daniel Yu,Head of Asset Management,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數位資產交易可能具有極大的風險和不穩定性。投資決策應在仔細考慮個人情況並諮詢金融專業人士後做出。Matrixport不對基於本內容所提供信息的任何投資決策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