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吸引全球投資者
多元化的投資主題與市場機制優化,正推動港股成為全球資本配置的重要目的地。
今年以來,外資機構積極認購港股IPO項目的基石投資部分。例如,藍思科技7月9日在港股上市,吸引瑞銀環球資產管理(新加坡)、橡樹資本等機構參與基石投資。
高盛7月中旬報告指出,香港IPO吸引了對沖基金、共同基金、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及個人投資者等多元化群體。基石投資者尤為關鍵,通常於IPO啟動前承諾大額認購,並接受3至6個月鎖定期。
申萬宏源證券統計顯示,當前港股基石投資者中的外資機構主要來自英國、美國和新加坡的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亦包括中東主權基金及東南亞家族辦公室。
「這類投資者的深度參與不僅增強新股穩定性,還吸引更多關注並提升流動性。」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表示。
據高盛測算,近期香港IPO中,基石投資者持股比例從不足10%至逾80%不等。今年基石投資認購金額占IPO總募資規模的42%,其中約三分之二來自境外投資者。
劉勁津認為,全球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樂觀情緒重燃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挖掘港股IPO中具增長潛力且估值合理的標的。
全球投資者不僅參與IPO,還涉足配股、可交換債等再融資。例如:
-
英諾賽科7月22日配售1,358.4萬股H股,獲國際長線基金超額認購;
-
中國石化集團5月發行77.5億港元可交換債(標的為中石化H股),獲境外頭部機構認購。
瑞銀財富管理中國區主管呂子傑表示:「『A+H』雙重上市為企業與投資者創造雙贏——企業通過H股擴充資本,投資者則能布局以往難以觸及的優質資產。」他強調,過去三年外資普遍低配港股,當前正迎來資金回流,基石投資、配售及二級市場交易均趨活躍。
港股市場結構趨於均衡,進一步提升吸引力。中金公司劉剛指出,今年更多製造業龍頭上市,彌補了港股在科技硬件等領域的結構性短板,強化其作為中國離岸資產中心和外資「超級聯繫人」的地位。據中金測算,下半年港股IPO與配售規模或達3,000億港元,節奏可能快於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