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銀行、個人等影響幾何?

  • 2025-08-02


債市、銀行、個人等影響幾何?

界面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該政策總體上並不利好債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債券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長期來看會導致債券配置價值下降,可能影響配置盤投資偏好的變化。」上海某大型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

北京某大型券商首席銀行業分析師指出,新發債券需補償稅收成本,必然要求更高票面利率來維持吸引力,直接推升收益率。考慮到增值稅率通常為6%,機構投資者要求的補償可能達15-20基點,這與2020年免稅政策取消時的市場反應一致。

在國債等利息收入徵收增值稅政策公布後,8月1日晚間債市仍有成交,國債收益率先上行後又回落。但不同券種影響各異,例如存量債券可能相對受益,因此收益率短暫上行後出現下行。

「短期會導致新老券分化,老券稀缺性和溢價上升,新券發行需提供更高票息補償,最終實現再平衡。」前述上海大型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師表示。

北京某私募基金固收投資總監指出,實質利好存量債券,利空8月8日後新發債券。不過國債有續發機制影響較小,地方債、金融債基本為新發,衝擊更大。

所謂國債續發,是對已發行特定期次國債再次增發,新老債券完全同質合併,核心目的在於擴大單期國債規模、提升流動性並強化基準利率地位,而非單純發行新債。當前地方債、金融債新發規模較少。

對商業銀行而言,利潤可能受負面影響:一方面,其發行的金融債利率將上行;另一方面,作為政府債主要買家,新增購買的政府債需繳納增值稅。

中債登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商業銀行(含信用社)持有57萬億政府債,約佔存量七成,是最大持有機構。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24年國債發行12.4萬億元,地方債發行9.8萬億元。按七成比例估算,商業銀行2024年購入15萬億政府債;以地方債年均發行10萬億、平均利率1.8%、銀行購入七成粗略計算,未來銀行每年持有地方債需多繳約75億元增值稅。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