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免稅政策面臨變數

  • 2025-08-02


公募基金免稅政策面臨變數


前述上海中型券商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對國債等利息收入恢復徵收增值稅影響較大,主要會影響國債的新增配置需求。若公募基金免稅政策暫不取消,部分新增配置需求可能轉向公募基金。」

根據相關規定,公募基金持有的國債等利息收入免徵所得稅及增值稅。此前商業銀行自營資金已有通過公募基金投資信用債的先例。

對銀行而言,若自營資金直接在市場購買信用債,收益需繳納25%企業所得稅和6%增值稅,稅負超30%;而借道公募基金雖需支付管理費,但免稅收益更高,因此銀行與基金(獲取管理費)雙方均有參與動機。

市場甚至衍生出「委外定制基金」模式:銀行根據信用債投資額度,委託基金公司定制債券型基金配置指定企業債,並託管於該銀行。此模式下基金公司實質充當通道。

若公募基金投資政府債仍享免稅,商業銀行自營資金或跟進借道。但此類操作規模可能有限:一是政府債發行規模龐大,二是銀行需通過直接投資政府債獲取地方存款關聯資源。

更重要的是,此次調整後公募基金投資政府債的增值稅率調升至3%,僅比銀行自營投資低3個百分點(政府債所得稅仍免稅)。扣除管理費後,銀行借道公募基金的淨收益差僅約2個百分點。

此外,公募基金免稅政策亦可能調整。「去年公募基金是債券交易主力之一,從央行表態看,其稅收優惠後續或取消。基於監管公平與去通道化考量,未來確有可能取消公募基金免稅,」前述北京私募基金固收投資總監表示。

不過華西證券研報指出,公募基金債券投資免稅優惠源自《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及《證券投資基金買賣股票、債券收入免徵增值稅》兩份文件,與股票投資免稅政策捆綁推出,可能是獨立政策。因新規未提及具體機構調整,公募基金免稅優惠短期或延續。

對財政部門而言,儘管國債/地方債票面利率上升將增加付息支出,但恢復徵收增值稅帶來的稅收規模可能更高,將部分緩解財政收支壓力。財政部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稅收收入9.29兆元(同比-1.2%),其中國內增值稅3.6兆元(同比+2.8%)仍為第一大稅種。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