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海市中心次新房議價空間趨於穩定 至少7個新房項目開盤「日光」
根據網上房地產數據統計,7月上海二手房(含商業)累計成交19,337套,環比有所下跌。
「從上海鏈家的數據來看,7月帶看量環比基本持平。」上海鏈家研究院負責人李根表示,當前二手房市場延續了自年初以來的深度調整趨勢,尤其是受7月高溫、颱風影響,成交量季節性回落。從市場需求而言,呈現明顯的剛需主導特徵,300萬元以下房源成交佔比持續攀升,首次購房者及年輕家庭為主要驅動力,他們對總價敏感度高,更傾向於選擇近郊性價比房源。改善客戶群體多元化趨勢雖有顯現,但整體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主要原因可能是新房市場高端項目持續熱銷、新房品質升級,分流了置換市場需求。
從空間分佈上,上海中原地產監測的數據顯示,7月份,浦東的成交量繼續位居全市第一;寶山成交套數位列第二;閔行緊隨其後。
有經紀人提及,「7月受天氣影響,整體帶看量不是特別高,但轉化率比較高。只要出來看房子的客戶,訂房子的概率相對比較大。這部分客群基本以剛需為主,通常會指定看某小區的某類戶型的房子,客戶相對誠意度更大。」
上海中原地產二手住宅價格指數顯示,7月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1.82%,已連續下跌3個月。儘管當前成交量不算低,但高掛牌總量給了購房者充足選擇空間。相對而言,市中心次新房議價空間趨於穩定,僅受淡季因素影響短期略有擴大。
58安居客平台的數據也印證了當前的市場態勢,7月,該平台的找房價格已連續3個月下跌,這表明二手房「以價換量」邏輯持續。目前房源正在不斷出清,但市場觀望情緒累積,平均掛牌時長環比增加0.6天,同比增加10.5天。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認為,7月是傳統淡季,量價下滑符合淡季預期,當前二手房市場以剛需客戶為主,這類群體對價格和政策敏感度更高,在市場震盪尋底階段不敢貿然出手。其預計,淡季過後,隨著成交量釋放,房價跌幅有望收窄,下半年市場好轉時機可能出現在九月、十月。
58安居客研究院研究總監韋謝也指出,從需求結構看,新房市場需求集中在中大面積四房產品,二手市場供給則以中小面積1-2房戶型為主,反映出「二手市場賣剛需、新房市場換改善」的置換邏輯。隨著優質地塊出讓及「好房子」政策導向,這一邏輯影響力將持續加大,逐步形成「剛需剛改買二手,中高端改善及豪宅看新房」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