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界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標準普爾500」,它是追蹤美國500家上市公司的一個股票指數。Base 的目標就是要做加密世界裡面的標準普爾500,充當加密世界的風向標,Base 要追蹤的就是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
基本協議(BASE)是一種代幣,其價格與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掛鉤。Base Protocol 要創建世界上第一個令牌化的加密行業追蹤器,通過Base與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掛鉤,這樣交易者通過Base就可以對整個加密貨幣行業進行推測,靠Base這個風向標來進行交易。
之前在區塊鏈的世界裡,總認為比特幣就是大盤指數,所以圈內人戲稱比特幣為大餅,而如今Base也可以說是代表了總市值的價格趨勢,相當於所謂的大盤指數。
BASE的算法魅力
在算法穩定幣中是採用的Rebase機制,而Base也是和AMPL一樣採用的Rebase機制,區別點就在於Base 錨定的是整個加密行業的市值,Base價格與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之間的關係是1:1萬億,Base的價格計算方式是tp(Base的目標價格) = cmc(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 x0.1¹²。換言之就是,如果加密貨幣的市值為$450B,基數為$0.45;如果加密貨幣的市值為$800B,則基數為$0.80。
如果Base市場交易價格偏離其目標價格時,怎麼辦?
Base protocol 基本協議是通過彈性供應協議實現的,以通脹或者通縮的方式來調節供應量以實現目標價格的均衡,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要確保基本市場價格(mp)等於目標價格(tp),
即:
當市場價格等於目標價格的時候,Base就處於平衡狀態,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當市場價格不等於目標價格時,Base處於中斷狀態,價格不能完全反映總市值,這個時候因此就需要採用Rebase機制來調整,就是通過更新流通量使得市場價格趨於目標價格 。
一個更狂野的AMPL——BASE
大家都把Base稱為「一個更狂野的AMPL」,可以說是繼 AMPL 之後更為大膽的「社會實驗」。
Base 其實是以一種空氣的方式來追蹤所有加密貨幣市值的變化,只是在這個上面加了一個 Rebase 機制,讓人覺得有利可圖,也就是套利,用戶來套利,項目在做共識。在這種特殊的設定之下,一旦陷入群體性價格 FOMO 情緒,該幣種的急漲急跌將會頻繁發生。
Base剛出來的時候日成交量就可達到5000萬美元,而就在短短兩天翻了十倍後,就快速進入「死亡螺旋」,在12 月 7 日的早晨,BASE就出現了-50% 的通縮。
AMPL是在經過一個月暴漲之後才出現的斷崖式下跌,而Base卻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就通縮,可見Base比AMPL更狂野。Primitive Ventures 創始合夥人萬卉 Dovey 更是稱它三天就走完 AMPL 三個月走的路。
儘管Base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出現「死亡螺旋」,但對標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整體市值,Base 可以說是一個穩定且有創意的項目,在Rebase機制的基礎上,本身就會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無論Base今後將往何處發展,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是,在Rebase 機制下的Base是具有很大前景的,因為Rebase機制現在正在出現更多類型的結合與創新,整個趨勢也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