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Circle、Paxos、Frax Finance等主流協議紛紛下場,甚至豪擲2000萬美元激勵資金參與HyperLiquid的USDH發行權競標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資本博弈,更是DeFi原生穩定幣戰略價值的一次集中爆發。從DAI、GHO、crvUSD到FRAX,穩定幣的形態和機制持續演進,但其核心命題始終未變:什麼才是DeFi穩定幣真正的支點?
一、為什麼DeFi協議非要自己做穩定幣?
儘管USDT、USDC等中心化穩定幣憑藉合規與先發優勢仍佔據市場主流,但DeFi世界對「原生穩定幣」的追求從未停止。它們不僅是生態內的計價與結算單位,更是構建價值閉環的關鍵基礎設施。
以HyperLiquid的USDH為例,它並非簡單模仿USDT,而是試圖成為協議的「金融心臟」——承擔保證金、計價單位和流動性中樞等多重職能。這意味著,掌控USDH發行權就等於掌握了HyperLiquid生態未來的戰略高地。也正因如此,Paxos等巨頭才不惜重金下場角逐。
對DeFi協議而言,原生穩定幣遠不止於一個工具,更是串聯交易、借貸、清算等環節的價值支點。從imToken的視角看,穩定幣已逐漸演變為一個「多維資產集合體」,而「DeFi協議穩定幣」正是其中強調去中心化與協議自治的重要類別。
二、四種路徑,一個目標:DeFi穩定幣的範式探索
MakerDAO與DAI:作為超額抵押模式的開創者,DAI不僅經受住了多次市場考驗,還較早嘗試引入RWA(現實世界資產),探索更廣泛的資產支撐。其最新動向是品牌升級為Sky並推出USDS,旨在拓展鏈下場景、吸引新用戶。
Aave的GHO:依托成熟的借貸生態,GHO以aTokens作為抵押品,使用戶在鑄造穩定幣的同時仍可獲取利息收益。目前流通量已突破3.5億枚,顯示出市場對其模式的認可。
Curve的crvUSD:憑藉LLAMMA清算機制和多種主流資產抵押支持(如wstETH、WBTC),crvUSD在LSDfi領域表現出強勁勢頭,目前發行量已超2.3億枚。
Frax Finance的FRAX:經歷算法穩定幣危機後,Frax轉向全額抵押模式,並抓住LSD賽道紅利,通過高收益策略實現復蘇。在USDH競標中,Frax更提出將frxUSD與USDH 1:1掛鉤,並100%傳遞國債收益給用戶,凸顯其「社區優先」策略。
三、從發行到使用:什麼才是真正的勝負手?
DeFi穩定幣的競爭焦點,已從「如何發行」轉向「如何被使用」。發行穩定幣在技術上已不困難,真正的關鍵在於:
內生場景:穩定幣需扎根於具體業務場景,如Aave的借貸、Curve的交易、HyperLiquid的衍生品保證金。強大的內生需求是穩定幣存活的基礎。
流動性深度:能否在Curve等主流平台建立深度交易池,保持與ETH、USDC等資產的高效兌換,決定了其實際可用性。
可組合性:能否被其他DeFi協議集成,作為抵押品、借貸資產或收益基礎,將直接影響其價值天花板。
收益屬性:在存量競爭背景下,能為持有者提供可持續收益的穩定幣更易獲得青睞。
歸根結底,DeFi穩定幣的真正支點不在於發行機制本身,而在於能否構建高頻、多元的使用場景,並深度融入DeFi的價值網絡。未來勝出的,注定是那些兼具應用場景、流動性和收益能力的「超級資產」,而不僅僅是多一個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