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次試飛成功 「星艦」實現「活著回來」

  • 2025-10-14


第11次試飛成功 「星艦」實現「活著回來」

當地時間10月13日晚,在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發射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成功完成第11次試飛。火箭在起飛後順利分離,衝出太空又平安回到地球,最後精準落入墨西哥灣海域,實現了讓「星艦」「飛回來」的階段目標——完成從發射到受控落水的完整閉環。

馬斯克的構想是:用「星艦」實現低成本、高頻次的太空運輸體系,從大規模發射「星鏈」衛星,到將貨物與人類送往月球、火星,乃至實現「地球點對點超高速運輸」。他曾形容說,「星艦」不是一次性的火箭,而是一種未來的太空飛機。

為實現這一願景,SpaceX已在「星艦」項目上累計投入超過50億美元。其中,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的「星基地」建設費用約30億美元,佛羅里達州新發射設施預計再投入18億美元。每次試飛幾乎都意味著數千萬美元的「真金白銀」燒掉,因此也被業內稱為「用燒錢換未來」的實驗。

支持者認為,一旦「星艦」完全可複用,單次發射成本有望降至僅幾百萬美元,接近大型客機跨洋航班的費用;而質疑者則提醒,這種「燒錢式創新」仍存在不可預估的風險。但無論如何,「星艦」項目已成為全球商業航天最受關注的標誌性工程。

截至目前,「星艦」已完成10次試飛。從早期的低空跳躍,到全尺寸軌道級飛行,每一步都帶來了不同層面的數據突破。業內普遍認為,這10次試飛雖然「九險一勝」,但每次都在驗證不同系統——推進、分離、熱防護、姿態控制——並通過「爆炸式試錯」積累了寶貴數據。正如美國專業技術媒體Ars Technica所評論的,SpaceX通過不斷的失敗,把人類送得更高、更遠。

過去10次試飛,「星艦」都沒有一次能完整「活著回來」——要么在升空階段爆炸,要么在重返大氣層時解體。即使是今年6月的第10次試飛中,雖然飛船成功重返地球並在海面軟著陸,但仍部分受損。

而這一次,「星艦」再次完成了「從出發到回家」的完整旅程,標誌著SpaceX夢寐以求的「再入閉環」終於實現。接下來,SpaceX將把重點轉向新一代的「星艦」3研發。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