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債券是什麼意思

  • 2025-07-17

什麼是巨災債券?

 

巨災債券也稱「貓債券」,通常由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發行,其目的是保險公司想把與颶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相關的風險轉移出去,從而降低自身要承擔的風險。

 

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一般不直接向資本市場發行債券,而是設立一個特殊的金融中介機構,一般稱之為「特殊目的機構SPV」,並透過該機構來發行債券。通過發行與標的巨災損失相連接的債券,實現巨災風險向資本市場轉移。

 

對於投資者而言,購買巨災債券像是與大自然「對賭」。如果在存續期之內,沒有發生約定的大災或大災沒有達到約定的觸發條件,投資者就可以拿回本金和利息。如果發生了達到觸發標準的巨災,巨災債券募集的資金就會先進行保險的賠償,若還剩下部分本金,就會再歸還給投資者。巨災債就是保險公司替自己分散風險的另一種管道,正因為投資者須承擔高風險,所以巨災債支付的利息,相比經典債券,也比較高。

 

巨災事件頻發,巨災債券需求持續增加:

 

巨災債券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美國的安德魯颶風和北里奇地震,致使很多財產意外險公司破產,巨災再保險供不應求,再保險費率上升了一倍多,傳統再保險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就在這種背景下,業內人士將目光轉向資金實力雄厚的資本市場,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為巨災風險提供充足資金保障,達到擴大保險資金來源、轉移和分散巨災風險的目的。對投資者來說,尤其是對高風險偏好的投資人,是一種很好的投資分散化工具,因為這類資產的波動獨立於經濟環境,與股票、基建等其他類型資產的相關性較低,此外,它們的波動率較低,風險回報率普遍誘人。

 

這幾年,隨著全球範圍內極端氣候、地震等巨災事件頻發,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逐年增加,以巨災債券為代表的保險連接證券(ILS)市場活躍度持續攀升。一是再保費率高,保險公司有風險轉移的需要;二是氣候風險增大;三是市場成熟度上升投資需求增加。

 

據相關數據,2024年上半年,巨災債券和ILS市場發行量達到126億美元。2023年最好的對沖基金策略,是押注保險類相關證券下屬的子類別——災難債券,收益率超過14%。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