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原是指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
挪威人特別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因此活魚的市場價值比較高。但是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經常會因窒息而死亡。傳說中,只有一艘船能把活沙丁魚帶回,至於這艘船用的什麼方法,船長一直守口如瓶。船長去世後,人們在船上的魚艙裡發現一條鯰魚。
鯰魚是食肉魚,它不斷游動捕食時,沙丁魚拼命躲避,非常活躍,從而增加水中的氧氣,這樣就有效避免了沙丁魚窒息死亡的問題,在漫長的旅途中得以存活下來。在此過程中,鯰魚對沙丁魚就起到了激勵作用,「鯰魚效應」後被用來形容在某種狀況下,可以通過引入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手段,即強大的競爭對手會讓弱的一方自我強化。
鯰魚效應如何應用呢?
「鯰魚效應」是企業領導層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企業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引入職工隊伍中甚至管理層,給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懶惰員工和官僚,帶來競爭壓力,才能喚起「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
通常領導者本身應該是一條充滿活力的「鯰魚」,通過整頓紀律,規範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崗位和人、財、物,就能將那些無能的「沙丁魚」吃掉、趕走使有能耐的「沙丁魚」得到正面的激勵,從而使整個機構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對於行業的發展來說,也是如此。當整個行業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時,往往需要一個激活者,所以行業內的「鯰魚企業」的存在,會來攪和這一灘死水,帶動整個企業的持續發展,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和創新力。整個行業的活躍,取決於在水中攪動的鯰魚。
例如,小M做了手機之後,其他的國產手機沒有死掉反而變得更強,就像是在這個穩定的水池中放入了一條「鯰魚」,使得整個手機行業都進步很多,激發了其他國內手機廠商的積極性,為中國手機市場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成長模式,形成了和諧共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