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能力視角什麼意思

  • 2025-07-21

1,

1980年代初期,主導的戰略管理理論是波特的產業組織理論。隨著核心能力理論的快速發展,其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在動態變化的環境中,企業原有的核心能力可能成為發展的包袱。能力理論遇到發展障礙,無法解釋動態市場中企業如何獲取競爭優勢。在此背景下,Teece等人提出動態能力概念,定義為企業整合、構建和重新配置內外部能力以應對快速變化環境的能力,但該理論仍處於探索階段。

 

動態能力指企業保持或改變其戰略基礎能力的能力,通過資源吸收整合、學習與知識管理獲取新能力,逐步改進現有能力,使企業在動態複雜環境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解釋企業競爭優勢來源始終是戰略管理研究的核心問題。

 

2,

歷史上對競爭優勢來源的解釋經歷了由內而外再回歸內部的過程,以產業組織理論和資源基礎觀(RBV)為代表。

 

產業組織理論基於"S-C-P"範式,認為戰略在於通過產業定位增強議價能力,構建進入壁壘。資源基礎觀則認為競爭優勢源於特異性資源和能力,通過相應價值創造戰略獲得優勢。

 

兩者差異在於:產業組織理論以市場定位為前提,資源基礎觀認為內部獨特資源才是根本。1990年代,核心能力理論在RBV框架內興起。Praharad和Hamel認為核心能力具有適用性、價值性和難模仿性,可成為競爭優勢來源。

 

3,

動態能力具有開拓性。該理論源自資源基礎論,吸收核心能力理論觀點,但強調改變企業能力的創新動力。創新動力可能是再生性或開拓性的,再生性動力基於路徑依賴難以改變能力慣性。動態能力不僅關注組織慣例,更注重克服慣性的創新能力。在動態環境中,動態能力強調建立開拓性學習能力,為長期發展提供新戰略觀念。

 

動態能力具有開放性。建立在開拓性動力上的動態能力呈現開放特徵,是整合內部知識與吸收性知識的產物。吸收性知識在內外部資源間起橋樑作用,因此動態能力理論強調從外部獲取知識的能力,這與強調內部積累的資源基礎論和核心能力論不同。開放性使動態能力更具靈活性,減少剛性不足。

 

動態能力具有複雜性和難以複製性。動態環境中的動態能力具有複雜性,因其建立在企業流程基礎上,而流程本身具有複雜性。企業流程的緊密聯繫性使能力系統在各層次表現一致性,改變部分流程必然引起其他流程相應改變,這使得動態能力的複製變得極為困難。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