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國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起步至今十餘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連續9年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第一。
根據中汽協最新數據,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延續良好態勢,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92.6萬輛和38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7%和32.5%,銷量佔全部汽車銷量的比例為33.9%。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一批在全球範圍內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整車及零部件公司爭相湧現,投資價值受到市場關注。2月以來,中證汽車零部件主題指數和中證智能電動汽車指數均取得了較好的表現,截至6月17日,兩隻指數累計漲幅分別達12.9%和18.6%。
同樣是聚焦汽車產業的指數,中證汽車零部件主題指數和中證智能電動汽車指數有哪些區別?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再從行業分佈、成份股、發展前景等角度對比分析這兩隻指數。
拆解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一個行業的產業鏈越長,往往意味著能夠拉動的產業越多,創造的效益越大。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之一,涉及眾多子行業。
具體來看,其上游為基礎零部件,包括驅動電機、電控系統、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傳動系配件、制動系配件、轉向系配件、行走系配件、電器儀表系配件、車身及附件等傳統零部件以及傳感器、芯片、軟件算法、智能網聯等智能零部件。
中游為整車製造,汽車製造商將從上游產業鏈中獲得的零部件和配件組裝成整車,目前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
下游為汽車服務,包括充換電服務、電池回收利用和後市場服務等。
現在,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到電池技術、智能駕駛和軟件系統這三個關鍵環節。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其性能直接影響到汽車的續航能力和成本;智能駕駛則涉及很多高科技的傳感器和算法,已成為當前車企新一輪競爭的重要砝碼;軟件系統不僅控制汽車的運行,還提供娛樂、導航等服務,與用戶體驗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