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支持傳統創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以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柱,涵蓋了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創新能力突出的高新技術企業。
那麼,創業板指數和創業板中盤200指數各自有什麼區別和特點?其投資價值又如何呢?本文將為大家詳細解析。
市值分層:大盤VS中小盤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29日,創業板指數成份股平均市值為474億元,更接近大盤風格;創業板中盤200指數平均市值為92億元,更偏向中小盤風格,兩者形成明顯市值規模分層。
創業板指數選取創業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前100只股票。截至3月29日,指數成份股市值在500億元以上的權重近60%,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的合計權重超過50%。
而創業板中盤200指數則主要覆蓋中小盤市值股票,其選樣範圍剔除了創業板指數樣本股,並從中選取市值中等、流動性好的200只股票,與創業板指形成較好互補。截至3月29日,創業板中盤200指數目前沒有500億市值以上的成份股,主要市值權重集中於200億以下的小盤股,合計權重超過92%。
重點行業對比:新能源vs計算機
從行業分布看,創業板指數和創業板中盤200指數都聚焦新興產業,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創業板指數重點覆蓋光伏、電池等新能源行業企業,第一大權重板塊為電力設備,占比達33%。第二大、第三大權重板塊為醫藥生物和電子,分別占比約18%和9%。
創業板中盤200指數中計算機行業權重最大,占比接近20%。電子(17%)、醫藥生物(15%)分列二、三位,行業分布相對均衡。
從前十大成份股也能看出兩只指數的行業差異。創業板指第一大權重股寧德時代就佔據了超過18%的權重,除此之外陽光電源、億緯鋰能都屬於電池、光伏等新能源行業,而創業板中盤200指數前十大成份股,8只均來自於計算機、電子、傳媒這類TMT行業。
綜合來看,創業板指數和創業板中盤200指數互為補充,在成份股市值、行業分布、權重股等方面有所差異,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指數基本特徵、估值水平的基礎上理性判斷,選擇配置其中一隻或者兩只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