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見證人工智能的躍遷時刻

  • 2025-07-25

 

人工智能技術正為我們的未來帶來無限可能。從突破認知邊界的「思考者」邁向重構生產力邏輯的「執行者」,人工智能正在從底層能力構建階段向實際場景進發,有望迎來應用的快速落地。憑藉完備的產業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持續的技術突破,我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正在跑出「加速度」。

那麼,人工智能產業鏈包括哪些環節,前景如何?普通投資者可以如何便捷佈局產業未來發展機遇呢?

算力築基、算法賦能、應用落地,人工智能產業未來可期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鏈已形成「算力-算法-應用」的完整生態。

上游的算力環節,為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和應用開發提供了必備的基礎設施,包括基礎芯片、基礎軟件、網絡設備、計算設備等方面;中游的算法和大模型,賦予了人工智能感知、分析、決策、交互的能力;下游的應用環節則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業百態,包括軟件應用和硬件應用,市場空間廣闊。

當前,在技術革新、政策東風與創新週期三股力量交織下,人工智能商業化或將迎來快速落地。

技術方面,AI Agent(智能體)正在發展成為可獨立完成複雜任務的「數字員工」,能夠獨立思考、規劃並執行複雜任務,直接交付完整成果。從人工智能模型到智能體再到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有望持續提升。

政策也在發力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抓住技術突破機遇,努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從創新週期來看,人工智能或許正如上世紀80年代的个人電腦、2008年前後的智能手機一般,站在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夜。麥肯錫研究顯示,生成式AI的全球滲透率目前相當於互聯網發展早期水平。

放眼未來,人工智能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我國的供應鏈優勢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DeepSeek等技術創新和探索也走在了產業前沿,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飛速拓展,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有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較大份額。

未來已來,一鍵佈局人工智能產業鏈

人工智能變革的浪潮已從實驗室湧向千行百業。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可以考慮通過指數化投資參與其中,一鍵佈局人工智能產業鏈,既能規避單一技術路線風險,又能分享時代發展紅利。

目前市場上的人工智能指數中,相關ETF產品規模最大的是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跟蹤該指數的ETF規模合計超230億元。
具體來看,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聚焦滬深兩市的AI產業鏈龍頭,由50只市值較大且業務涉及人工智能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股票組成。

從成份行業來看,這只指數既包括了與上游算力相關的半導體、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等行業,也有與中游算法、下游應用相關的軟件開發、遊戲、汽車零部件等行業,完整覆蓋了人工智能產業鏈的上、中、下游,行業分佈相對均衡。

近年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也取得了不錯的長期收益。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5年5月22日,該指數自基日2012年6月29日以來的年化收益率約10%。

此外,今年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的ETF規模也在快速增長,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等相關ETF合計規模已達65億元。

具體來看,科創人工智能指數覆蓋了科創板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嚴選30位科創板AI「尖子生」。從行業分佈來看,這只指數相對聚焦算力和應用環節,分佈較為集中,其中半導體行業佔比就超過了50%,「自主可控」、「硬科技」屬性較為突出。

從歷史收益來看,在近年行情帶動下,自指數基日2022年12月30日以來,截至5月22日,科創人工智能指數年化收益率超過了25%,展現出了較大的彈性。
人工智能技術已露鋒芒,應用場景呈多點開花之勢,未來想象空間廣闊。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