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作為投資者,要想真正步入股市,長期生存並謀求發展,首要任務是建立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要確定自己適合長線投資、中線投資、波段投資還是短線投資,是適合投資基金還是股票,這些基本抉擇必須先決定好,不要盲目效仿別人。
許多投資者經常說,某某又賺大錢了,某某這一輪看對了,某某又滿倉押對了,某某簡直太神奇了等等。我建議廣大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決定進入證券投資後,就應該建立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不要盲目模仿別人,因為別人的模式未必適合你,而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簡單扼要地說幾點:
-
沒時間沒技術,但有閒錢的:在大跌或股災後買進,持有幾年,周期性獲利。
-
有技術有時間的:則中短結合,利用大波段機會操作。
-
技術夠任性(熟練)的:可在日常交易中做短線,既能解悶,又能預防老年癡呆!
至於我個人,可以分享一下演變的過程。近十幾年來,我基本固定用一個長線帳戶做大週期、大波段,以中長線品種為主;而平時一直分享和談論的倉位策略,則是典型的短線+小波段交易帳戶,且佔整體投資比例不大,大頭基本放在長線帳戶裡。短線帳戶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看盤感覺,修正交易模式,順便賺點電費和肉錢之類的。如果是老鐵(老粉絲),基本都知道,我說過很多次了。
對市場的把握,除了技術面判斷外,自己的操作紀律也很重要。例如:
-
長線投資:以尊重趨勢為主。
-
中線投資:以尊重大波段點位為主。
-
短線+小波段投資:則以尊重區間和空間為主。
按近幾年市場變化的過程來看,很多板塊是可以「長看短做」的,即周期性輪動節奏非常明顯,股價炒一輪後又跌50%~60%的優質股也不少,然後又反覆炒作。所謂「長看短做」,即佈局時先按中長線看,在操作過程中利用滾動操作手法,逐步降低持股成本,最終實現盈利最大化。不過,能這麼做的人,需要有較強的執行力和技術修為。
因此,總結出的結論是:做長線的有人賺錢,做中線波段的也有人賺錢,做短線+小波段的也有人賺錢,去年搞量化交易的同樣有人賺錢。那麼,投資者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如何建立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是非常關鍵的。
另外,股市不適合所有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賺錢,請務必清醒認識自己。適合就留下,勤奮學習技術和技巧;不適合則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為祖國建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