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既面臨資產價格絕對水平下降的風險(通常稱為「方向性風險」),也面臨投資過程中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通常稱為「波動性風險」)。例如,2008年年底滬深300指數為1817點,2012年5月底指數為2632點,指數價格絕對水平上漲了800多點,但經常出現投資者「只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究其根源,就是其間股價大幅波動風險造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指數上下波動幅度很大,先是一路上揚最高衝到3803點,之後又出現回落最低到2254點。在3800點附近買入股票的投資者會損失慘重。人們之所以說「巨大的市場波動會摧毀社會財富」,道理就在於此。
對於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共同基金、社保基金、退休基金和保險基金等資產管理人來說,不僅要管理方向性風險,也要管理波動性風險,保持股票投資組合的價值穩定是極為重要的投資目標。例如,對於養老基金來說,每月都有現金支付的需求,投資組合的價值穩定是其首要任務,如果業績波動很大,會侵蝕資產價值,並影響其正常養老金支付。因此,經過波動性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日益成為衡量資產管理效果的最重要標準,控制波動性風險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
對資產管理者來說,方向性風險可使用期貨進行管理,只要有足夠的保證金並加以日常認真管理,就可以鎖定未來的收益或控制未來的建倉成本。但遺憾的是,期貨價格主要是由現貨價格絕對水平決定,而不能反映現貨價格的波動情況,因此不是管理波動性風險的理想工具。
Black-Sholes(1973)期權定價公式的誕生使得通過市場價格來度量市場波動成為可能。期權的權利金價格中包含了時間、利率以及反映資產價格波動性風險的因素,既反映了現貨價格水平,又包含了投資者對未來現貨價格波動的預期。由於期權價格會受到標的資產價格波動率的影響,由市場上交易的期權價格所倒推出的隱含波動率(Implied Volatility)可以實時反映出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市場波動率的預期和看法。
由股指期權價格反映的股市波動率指數,能揭示市場預期的波動率水平和波動情緒壓力,也為宏觀決策和市場監管部門提供重要且可靠的前瞻性參考指標。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波動率指數為美國監管機構提供了監控市場情緒的準確指標,提升了宏觀審慎監管決策的有效性和及時性。目前,波動率指數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等全球重要金融管理部門及監管機構進行金融決策的重要指標之一。
股指期權不僅可以管理方向性風險,更適合管理波動性風險。例如,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入一個期權同時賣出另一個期權將一定時期資產組合的收益保持在一個事先確定的區間內。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構建不同的期權組合或者將期權與期貨相結合,來對未來市場波動率的變化進行交易。合理地運用股指期權交易,讓市場波動管理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