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權益證明(DPoS)共識算法由Daniel Larimer(BM)於2014年提出。例如:Bitshares、Steem、Ark和Lisk都是使用委託權益證明共識算法的數字貨幣項目。
委託權益證明區塊鏈具有投票系統,利益相關者將他們的工作委託給第三方。換句話說,他們可以投票選出幾位代表代替他們保護網絡。這些代表也被稱為「見證人」,他們需要在產生和驗證新區塊的過程中達成共識。投票權與每位用戶持有的代幣數量成正比。投票系統因項目而異,但總體來說,每位代表在投票時都會提出個人意見。通常,代表們會收集獎勵並按比例分配給各自的投票者。
因此,委託權益證明算法創造了一個直接取決於代表聲譽的投票系統。如果當選的節點行為不當或效率低下,它將很快被淘汰並由另一個節點取代。
在性能方面,與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相比,委託權益證明的區塊鏈更具擴展性,每秒能夠處理更多交易(TPS)。
委託權益證明 VS 權益證明
雖然權益證明和委託權益證明在股權制的意義上類似,但委託權益證明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民主投票系統來選出區塊生產者。由於委託權益證明的系統由選民維護,代表們的行為必須誠實且高效,否則會被投票出局。此外,委託權益證明區塊鏈在每秒交易處理方面通常比權益證明區塊鏈更快。
委託權益證明 VS 工作量證明
不同於試圖解決工作量證明問題的權益證明,委託權益證明旨在簡化區塊生成過程。因此,委託權益證明系統能夠快速處理大量的鏈上交易。委託權益證明的使用方式與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不同。由於工作量證明仍然是公認最安全的共識算法,大多數金融流動都發生於此。而權益證明比工作量證明的工作效率更高,因此具有更多的應用案例。委託權益證明限制了在選舉區塊生產者過程中股權的使用。與具有競爭體系的工作量證明系統不同,委託權益證明的實際區塊生成是預定的,每位見證人會輪流生產區塊。有人認為委託權益證明應被視為一種權威證明系統。
結論
委託權益證明與工作量證明甚至權益證明有很大不同。它引入了利益相關者的投票機制,從而激勵並選出誠實且高效的代表(或見證人)。然而,實際的區塊生產過程與權益證明系統完全不同,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在每秒交易處理方面表現出更高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