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ETF產品數量快速增長,投資者面臨日益複雜的篩選難題。分類標準模糊、術語專業性強、跨境差異顯著等問題,讓普通投資者難以快速匹配自身需求。針對這一痛點,基於本土實踐與國際經驗,系統性重構股票指數ETF分類體系,將其劃分為規模指數(寬基)、風格因子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四大類別,為投資者提供清晰的產品導航圖,方便投資者了解不同ETF的實際特徵,找到適配自身需求的產品;同時在梳理時與國際慣例相對一致,便於境外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中國ETF、投資中國。
在規模指數(寬基)方面,目前境內外對寬基指數的定義有差異,可能導致投資者無法在全球範圍內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篩選比較,也難以辨別指數的真實特徵。基於此,將泛稱的寬基指數重新梳理,按照市場和市值兩個維度,更客觀地展示規模指數(寬基)的實際特徵。例如,中證A500是A股大盤指數、科創板50是科創板大盤指數。由此,投資者可以清晰了解產品的特徵差異,從而更好地匹配自己的投資需求。
針對風格因子這類近年發展較快的產品,可能有的投資者還比較陌生。風格一般指成長、價值;因子則包括動量、市值、質量、紅利和低波等,學術研究認為這些因子能在長期改善收益或控制風險。此次結合市場認知度和產品發展情況,將風格因子梳理為成長、價值、紅利和其他四大類,便於投資者快速了解產品特點,結合自身需求匹配產品。其中,成長和價值進一步疊加了大中小盤維度進行劃分,例如,滬深300成長是大盤成長,中證1000價值是小盤價值,兩者風險收益特徵完全不同,適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對於行業和主題ETF,目前境內外存在GICS、中證、申萬等較多行業分類體系,想快速了解有哪些行業分類的投資者可能不知道要看哪個體系;而且行業和主題指數的界限不是特別清晰,投資者也很難進行檢索和對比。基於此,釐清了什麼是行業指數、什麼是主題指數:前者以行業分類為基礎、反映某一特定行業內股票表現,後者則圍繞某一長期趨勢、主題或概念,通常跨越多個行業。同時,在整合境內外常用行業分類體系的基礎上,形成八大行業分類,並基於我國產業優勢和行業發展趨勢,形成六大主題類別,涵蓋市場上全部行業和主題指數產品,投資者可以更清晰、便捷地對各類行業或主題ETF進行檢索、比較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