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是數字資產,但它們的目標和功能各不相同。
比特幣有時被稱為「數字黃金」,主要作為價值儲存工具,而以太坊則是一個支持去中心化應用和智能合約的平台。
這兩種數字資產的共識機制也不同:比特幣採用「工作量證明」(PoW),而以太坊已開始逐步轉向「權益證明」(PoS)。
認識比特幣
比特幣於2009年1月推出,是首個問世的數字資產。它被設計為一種無需中央機構運作的數字貨幣,並因其稀缺性和持久性被比喻為「數字黃金」。比特幣主要作為價值儲存和交易媒介,實現去中心化交易。其交易以貨幣轉移為主,區塊大約每10分鐘添加到區塊鏈上,並使用「工作量證明」(PoW)算法來廣播、存儲和確認交易。
認識以太坊
以太坊不僅是數字資產,更是一個去中心化平台,支持開發和執行智能合約及去中心化應用(dApps),其原生代幣「以太幣」(Ether)用於支付運算資源。以太坊的交易可包含可執行代碼,從而實現智能合約和dApps的創建。以太坊區塊大約每15秒生成一次,交易速度比比特幣更快。2020年12月,以太坊啟動「信標鏈」(Beacon Chain),開始向PoS機制過渡,但截至2022年仍未完全轉換。
比特幣與以太坊的主要差異
儘管兩者均基於區塊鏈技術並強調去中心化,但目標不同:比特幣是價值儲存工具,以太坊則提供功能性(如執行應用和智能合約)。比特幣被稱為「數字黃金」,以太坊則像「數字白銀」。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價值儲存工具,波動較低且總量固定;以太坊功能更多、交易更活躍,但採用率未必高於比特幣。此外,以太坊尚未完全採用PoS機制。
比特幣 vs. 以太坊:優缺點
比特幣因總量有限和儲值特性被視為穩定資產,波動較低且市值更大,但交易速度較慢,且PoW機制能耗較高。以太坊因功能豐富而交易活躍,但採用率未超越比特幣,且供應量無上限可能引發通脹問題。
比特幣與以太坊:互補而非競爭
儘管存在差異,兩者並非競爭關係,而是互補:比特幣可作為儲值工具,以太坊則用於與區塊鏈應用互動。在投資組合中,比特幣能保值,以太坊則可參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