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技術性調整」是什麼意思?
A股在經歷多日大漲後,昨日出現回調,似乎在市場預期之內,但又似乎比預期早了一些。
三大指數集體走弱,滬指回落至3300點以下,滬深京三市下跌個股超過5000只。
這次回調是否屬於「技術性調整」仍有待市場檢驗,但不少新股民對這一概念一知半解。
要了解什麼是「技術性調整」,首先得明白何為「技術」。
在股市中,「技術」一詞通常指「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這是一種研究股票及其他金融工具價格行為的方法,旨在預測未來走勢。
技術分析基於三大假設:
-
市場行為涵蓋一切資訊(Market Action Discounts Everything)
該假設認為,所有可能影響股價的資訊(無論已知或未知)均已反映在價格中。 -
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Prices Move in Trends)
股票價格往往形成趨勢(上升、下降或橫向整理),技術分析者通過識別和跟隨趨勢尋找交易機會。 -
歷史會重演(History Repeats Itself)
基於人類行為的一致性,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模式會重複出現,因此可通過研究歷史價格模式預測未來。
因此,技術分析主要依賴圖表和量化指標,而非基本面數據(如宏觀經濟、行業或公司分析)。例如:
-
利用歷史價格和成交量繪製圖表,識別趨勢、形態及潛在轉折點。
-
使用數學公式計算指標(如相對強弱指數RSI、移動平均線MA、布林帶Bollinger Bands)判斷市場趨勢和買賣點。
-
識別特定圖表形態(如頭肩頂、雙底、三角形等),預測股價走向。
所謂「技術性調整」,即基於技術面的回調,而非基本面惡化。
既然基本面未變,為何會出現回調?
這是因為持股者在價格有利時主動調整頭寸,將賬面利潤兌現為實際收益。簡言之,當股價上漲、技術指標出現超買或股價遠離均線時,投資者可能選擇賣出鎖定利潤(稱為「獲利回吐」Profit Taking)。
獲利了結可能只是原因之一,也可能是主力資金因散戶跟風過多而主動砸盤,嚇退散戶後低價吸籌。因此,技術性調整也可能涉及主力資金博弈。
技術性調整的原因多樣,但均基於技術分析指標,例如KDJ超買超賣、股價偏離均線、MACD背離等。需注意,此類技術趨勢未必預示後續上漲,亦可能是下跌開端,需豐富經驗才能準確判斷。
新股民或經驗不足的散戶常因主力洗盤而虧損,多因缺乏經驗所致。
若暫時無法從基本面解釋回調,通常稱為「技術性調整」。類似概念還有「技術性牛市」、「技術性熊市」等。例如:
-
真正牛市:基於經濟基本面改善、企業盈利增長及市場情緒樂觀。
-
技術性牛市:僅因價格走勢和技術指標顯示短期上漲,未必代表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