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是什麼意思

  • 2025-07-17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全名次級房屋借貸危機,是由美國國內抵押貸款違約和法拍屋急劇增加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從2007年開始席捲美國,並向世界各地蔓延,給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造成了重創,此次危機根本的源頭是一種普通的住房貸款產品——次級抵押貸款,就是美國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收入不穩定、還款能力差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為了尋求更為豐厚的利潤,貸款機構將這些次級貸款做了證券化操作,加工演變成資產抵押債券(Assets BasedSecurity),出售給投行以籌集資金,繼續提供房貸賺取利差。接著,次貸債券經過投行的一系列包裝,變成擔保債券憑證(CollateralizedDebt Obligation),搖身一變成為評級等級較高的債券,出售給對沖基金、保險公司、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最終這些金融產品又賣給了全世界的投資者。

 

風險就悄無聲息地在一波一波地傳遞中被無限放大。這串由資金和債券組成正流向和負流向的鏈條,猶如一幅多米諾骨牌,從信用等級較差,收入不穩定的購房者,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投行到對沖基金、保險、銀行……整個華爾街都一起瘋狂的玩上了這副牌,等待他們的就是的滅頂之災。

 

為什麼會發生次貸危機?

 

時間追溯到2001年,受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及911事件的影響,美國經濟情況陷入衰退。為了拉動當時不景氣的市場,政府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也作出快速反應,開始了連續的降息歷程。到了2003年1月,一路降到了30年的最低水平1%,並維持了將近一年多時間,直到2004年的年中。在超低利率的環境下,借貸變得異常容易,這造就了美國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的假象,房屋價格一路飆升。

 

與之相應的各類房地產抵押貸款業務也隨之欣欣向榮。然而,低利率雖然保住了經濟增長,但也造成財政、對外貿易雙赤字高漲、美元持續走弱、通脹壓力增大以及流動性氾濫帶來的資產泡沫。美聯儲出於無奈,轉頭緊縮貨幣政策,又走上大幅加息的歷程,導致市場上的資金減少。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的加息週期中總計加息17次,聯邦基金利率從加息前的1%上調至2006年6月的5.25%。終於,利率的上升刺破了美國房地產泡沫,還不起貸款的人陸續浮出水面,房價開始下跌,資產無法變現,銀行只能把抵押的房屋低價出售,銀行開始大面積虧損,華爾街金融機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美國前五大投行均受到重創,並進一步給整個市場造成巨大的影響。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