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家坐莊的歷史與股票幾乎一樣長,在幾十年的歷史上,我國股市的莊家經歷了很多坐莊模式的改變,這種改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控盤式莊家
歷史上最早的莊家坐莊時,都是追求對股票的高度控盤。這些莊家往往能夠控制一隻股票在整個市場上80%以上的流通股,同時與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勾結,從而完全控制一隻股票的漲跌動向。
此外,莊家高度控盤後,還與上市公司高管勾結,用先利誘後挾逼的辦法,控制公司的董事長,把公司改名為中科創業,改造為「高科技加金融」的新型企業,並藉此進行利潤包裝,為自己的炒作服務。
在莊家的操縱下,該股股價一路上漲,到2000年2月份,股價最高上漲到84元。
直到2001年元旦前後,莊家因為資金鏈斷裂,導致股票崩盤,股價從高位開始一路下跌,中科創業市值的三分之二化為泡影。
2、重度控盤式莊家
重度控盤是指莊家控制的流通股數量在50%以上,達到這樣的控盤程度後,莊家雖然還不能隨心所欲地操縱股價,卻已經能夠對股價施加重大影響,配合市場上的各種消息,莊家還可以有效操縱股價的長期漲跌趨勢,為自己的低買高賣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
因此,該股的莊家採取了另一種出貨的方法,先讓股價自然回落,當股價回落至60元附近時,比起126.31元的最高價已經被腰斬,此時市場上的成交也十分清淡,莊家開始買入股票,對股價形成支撐。投資者看到支撐盤出現後,會認為是股價已經下跌至底部,繼續上漲的標誌,加上之前股價突破100元帶來的市場人氣,此時有大量投資者開始抄底買入股票,而莊家則藉這些買盤成功完成了出貨。
隨著2005年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上市公司大股東手中的股票獲得了上市流通的權利,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莊家想要繼續控制一隻股票的流通盤,從而完全控制股價走向變得非常不現實。因此最近幾年以來,以上全面控盤或者重度控盤,想要長期控制股價走向的坐莊方法已經非常少見,取而代之的是控盤程度更小的新型坐莊方法。
3、輕度控盤式莊家
輕度控盤式莊家持有股票的數量很少,只有流通盤的20%~30%左右,這樣的控盤程度並不足以長期控制股價發展,因此莊家會特別重視順勢操作和對散戶投資者的影響。在操作過程中,莊家會盡量選擇在整個大盤上漲時拉升,整個大盤下跌時打壓,同時利用一些特殊的技術形態來影響散戶投資者對未來的看法,最終實現自己的坐莊目標。
莊家操作這類股票時,即使控盤程度不高,也不用擔心有單隻股票突然下跌的風險。因為市場上相關股票都在持續上漲,投資者不會單獨看空某一隻股票而集中拋出,這種板塊聯動上漲的格局一旦形成,股價將能夠持續上漲比較長的時間。
4、完全不控盤式莊家
目前市場上有一部分莊家操作周期非常短,可能只持續幾個交易日,他們買入一隻股票的數量也會相對很少,完全達不到控盤的目的。這類莊家操作股票的特點是重勢不重價,也不強求持倉量,他們會在行情即將走強或者個股出現利好消息時,大量買入股票建倉。隨著大量買入建倉的過程,股價會持續上漲,其他投資者的買入熱情也會被調動起來,紛紛跟風買入股票,而隨後幾個交易日,當買盤越來越多時,莊家就會賣出股票完成出貨的過程。